游走上海:上海最美丽的教堂 - 徐家汇天主教堂 焦点快播

个人图书馆-凡尘过客160   2023-06-03 10:22:42

今年2月份去打卡徐家汇书院时,发现许久不来的徐家汇天主教堂前的广场已经修葺一新,换了模样。

和原来我记忆中的大草坪和中央花坛不一样的是,广场前增加了很多悬铃木,悬铃木围绕成了多个半围合的空间,里面还设置了喷水池,布置了很多座椅供人休憩。正对教堂的中轴线,则被布置成了几何对称的草坪和花坛,横穿而过中轴线的数条过道上,面向大教堂摆放了无靠背长条椅,以供游人更好地坐观美丽的徐家汇大教堂,而这里也成了游人们争相摆拍打卡的地方。


(相关资料图)

2006年拍摄的徐家汇天主教堂

2023年2月拍摄的徐家汇天主教堂

不过当时徐家汇天主教堂还没有对外开放,也未见任何通知何时恢复开放。

这次4月份去气象博物馆,正好看到教堂已经恢复了对外开放,于是就进去参观了一下。这也是我自2015-2017年徐家汇天主教堂启动维修并完工后,第一次入内参观。

教堂是免费对外开放的,但现在作为徐家汇源景区的一部分,入内参观需要预约。预约的手续在我看来是有些繁琐的。先要扫描“徐家汇源景区”的官方账号,然后在景点参观预约里找到徐家汇天主堂,点击图片后再长按图片识别,再点预约选择时间段和出行人信息,预约成功以后在入口处扫描预约码,方可入内。

而教堂门前的网络信号不大好,要刷上一会。

现在上海不少免费开放的景点都要扫码预约,即便客流量并没有多大。前几天我去吴淞炮台湾湿地公园,看到里面有个长江河口科技馆,也是要在门口扫码预约。结果我扫了半天,就是跳转不出来预约的界面。我问工作人员咋办,工作人员说我们这里5G信号不好,要不你切换到4G试试。切换后还是进不去。我问工作人员那你们这里有无线网络吗,答没有。最后工作人员只好叫我到入口处登记个人信息后放我进去了。

还有我近期去松江博物馆,也是看见门口挂着个二维码并提示要扫码预约,我掏出手机正要扫码,工作人员看到了和我说,不用扫,登记一下就行了。登记内容包括入场时间、学历、手机号、人数,但是不需要姓名和其他信息。我就看个博物馆,您还要登记我学历,干嘛呢?

诸如上述情况,我实在是搞不懂这些五花八门的预约和登记是起什么作用的。像徐家汇天主堂,还要在门口安置两三个核实预约信息的人手。

忍不住吐槽一下,这有些扯远了。还是回到咱们今天要介绍的徐家汇天主教堂。

徐家汇天主堂,前身徐家汇老教堂,建于清咸丰元年(1851年)。由于徐家汇地区的教友数量在19世纪80年代后不断增加,法国耶稣会决定建造一座新的大教堂。新堂于光绪十二年(1886年)由法国耶稣会开始募款,在老堂南侧(今蒲西路158号)另建。1904年,由道达洋行的英国建筑师道达尔(W.M. Dowdall)开始设计。1906年动工,由法商上海建筑公司建造,1910年10月22日落成,为远东第一大教堂。

在气象博物馆里展示有一张1920年代徐家汇地区的老照片。照片里,农田的包围中,徐汇公学、观象台、圣母堂、徐光启墓等建筑清晰可辨,而徐家汇天主教堂高耸其中,极为抢眼。即便是今天,它的四周已经是高楼林立,但是徐家汇天主教堂那哥特式的尖塔,清水红砖外的墙面,仍然让它显得非常抢眼出众。

上世纪20年代照片中的徐家汇

可能很多人不知道,徐家汇天主教堂的正式名称叫“圣依纳爵堂”,而且它是天主教上海教区主教座堂。

主教座堂即教堂内设主教座位,供主教主持敬礼仪式、教导信徒及总览教务,且通常在其附近建有主教公署。主教座堂是实行主教制的基督教派(如天主教、东正教等)在教区中设立的具有特殊地位的教堂。

教堂名为“圣依纳爵堂”,也就是说,圣依纳爵是这座教堂的主保圣人啦。

主保圣人是宗教术语,是守护圣人的意思,是被天主教会立定的圣人(女) ,选定为个人、国家、教区、堂区、职业等在天主前代祷之圣人或圣女。当册封某一圣人是主保圣人,即意味着那位圣人在某一面的转祷特别有效。而依纳爵于1662年荣列圣品。教宗庇护十一世,封他为神修和退省的主保。

徐家汇天主教堂外立面

我也去搜了一下有关依纳爵的生平介绍。他生于1491年,是为西班牙贵族,早年立志做一名军人,后来也如愿以偿。不过一次战争中,他受了重伤,右腿被飞来的炮弹打断,左眼也受了重伤。在接受了两次手术后,他终于脱离生命危险,情况好转,但是接骨后的他,膝盖下有一根骨横跨在别一根骨上,那只腿就短了一些,而且那一根骨过度隆起,很不美观。于是他请医生再度施行手术,用锯把隆起的骨锯去,再用夹板的方法,恢复腿的长度。

在身体恢复期间,为了打发时间,他找来了两本书看,一本是《耶稣传》,一本是《圣人言行》。不看不要紧,一看结果他就被书中所叙述的事迹,圣人的各项德行,高超的人格所打动,于是依纳爵立志也要仿效圣人们的德行,追随他们的脚步。于是在他30岁那年,他踏上了苦行、朝圣、发奋读书和钻研、组建教团、推动传教之路。

1534年,依纳爵·罗耀拉与方济·沙勿略、伯铎·法伯尔等人共同于巴黎成立了耶稣会,并在1540年9月,得到了教宗保禄三世颁诏正式核准耶稣会成立,依纳爵被公推为第一任总会长。依纳爵担任耶稣会总会长达15年。在这15年内,会士人数由10人增至1000人。

教堂内部的玻璃花窗

耶稣会重视神学教育、对教会的忠诚度以及向青年传教,发愿守贞、神贫,并要求会士对修会及圣座的命令绝对服从。同时耶稣会最大的特色是兴学,他们首先在欧洲兴办许多大学、高中,是现今世界最大的办学团体之一。而要加入耶稣会比加入其它修会困难,要受到更长时间的考验。申请入会者可选择成为神父或终身修士,但两者的培育过程相同,不但要取得神学学位,而且还要有另一项科目的大学学士毕业文凭。许多耶稣会会士拥有博士学位、甚至在大学执教。

怎么样,是不是觉得依纳爵这人特别牛,而耶稣会有点走“科学传教”的路线?而我们今天所熟知的传教士利玛窦、汤若望、南怀仁等人,意大利籍画家郎世宁,都来自耶稣会。徐家汇天主教堂、徐家汇观象台、徐汇公学、徐家汇藏书楼、圣母院,也均为耶稣会的传教士所创立。

走近修缮后的徐家汇天主教堂,会发现教堂内的主祭坛和以前不一样了。主祭坛的雕像由“圣母抱小耶稣”,更换成了“圣依纳爵与八位圣徒”,这是复原了圣依纳爵堂开堂的景象。在白色的主祭坛前方,左右则是“圣母抱小耶稣”和“耶稣肩负羔羊”的雕像。

正中的主祭坛

主祭坛前方左右两侧的雕像

主祭坛四周以及正中走道和走道旁的两列座椅,目前都被拦了起来。只有四周的走道可以供人走动参观。四面窗户上的彩绘玻璃据说也更换了新订制的。地面的水泥地坪也被凿除,恢复为粘土方砖。

教堂内巨大的圆石柱上,垂挂着一面面巨大的条幅。条幅红底,上有金色的纹饰和金色的大字,条幅上部三分之一处,还装饰有宗教画。每个条幅上有两列金色大字,每列四字,分别写有类似“诞我侪中,始救世工”、“身心疾苦,着手成春”、“睿知超识,事父殿中”、“天主乃神,心诚礼耳”、“饮尽苦爵,承行主旨”等字样。我数了数,前后两排,共有20幅条幅。不知道这算不算“中国特色”?

主祭坛

条幅上的纹饰和文字

室外部分,外观上最明显的变化,就是大教堂外正中的主雕像不一样了。原来是一个白色的张开双臂的耶稣像,意为“耶稣升天”,现在更换为耶稣一手抱十字架,一手高举的造型,颜色也换为深灰黑色。

2006年所拍摄

2023年所拍摄

目前教堂的对外开放时间为每周二至周六的9:00-16:00,15:30以后停止入场。教堂内也可看到不少身穿马甲的工作人员(志愿者?)在维持秩序,有好奇的游客提问的话,他们也会做些解答和介绍。我记得以前教堂有弥撒等活动时,也是对外开放的,现在不知道是不是这样的活动不对非教众开放了?

徐家汇源各景点开放时间参考

相关资讯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