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变电站数智化转型 国网上海经研院绿色设计引领绿色建造-全球时讯

新民晚报   2023-03-31 09:07:04

图说:青浦220kV绿舟变电站通过新能源和负荷的灵活接入实现可再生能源的就地消纳,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新样板  采访对象供图(下同)

绿色内核,绿色外观,绿色发展……国网上海经研院今天透露,为满足社会对环境友好、节能减排的要求,实现“双碳”目标,在绿舟220kV变电站、220kV仁德(逸仙)变电站等输变电工程的设计阶段,就将绿色理念贯穿于从“里子”到“面子”的各个环节。

绿色发展:服务区域 推动一体化建设


(资料图)

国网上海经研院介绍,目前已经开工的绿舟220千伏输变电工程位于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先行启动区朱家角镇,将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提供电力能源。

该站的配电装置楼采用一体化光伏屋顶。屋顶光伏将与东侧即将建设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低损耗高频软磁材料及兆伏安级高频变压器研制”新型电力系统示范工程一起,实现光伏、储能、电动汽车等新能源和负荷的灵活接入和综合利用,促进新能源高效并网和就地消纳。此次试点重在探索分布式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就地消纳模式,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提供了样板,是提高局部电网和微电网供电可靠性的有益实践。

项目依靠基础理论研究和关键技术研发,利用朱家角镇地区太阳能资源,通过科学的工程建设技术,开展了综合示范工程落地,实现源荷储就地平衡和分布式能源高效消纳,提高能源利用率,满足多种用能形式的需求,实现能源智能控制的功能优势,为青浦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提供低碳高可靠供电。

图说:临港新片区110kV星境变电站采用建筑信息模型(BIM)正向设计,为绿色建筑数字化设计提供互动性和可视化的新思路

绿色内核:数字设计 推动智慧转型

为建设更加数字智能、绿色低碳、安全可靠的输变电工程,推进新型电力系统的建设,正处在设计中的浦东新区临港新片区星境110kV变电站全面采用建筑信息模型(BIM)正向设计,这种数字化设计方式优化了设计流程,支撑不同设计专业间以及设计与物资、施工、运行的数据交换和信息共享,实现资源整合和数字化管理,实现“先建模、后出图”,对于设计质量有较大提高。

近年来,国网上海经研院持续推进绿色数字设计,积极落实“碳达峰、碳中和”政治监督,应用国网公司基建全过程综合数字化管理平台,实现了设计、评审、施工、验收、运维、结算等各单位之间的交互流程,推动电网工程综合管控的数字化、智能化。

杨浦220kV仁德变电站采用庭院式的绿色设计布局,为工业建筑赋予设备功能性和外观艺术性的双重内涵

绿色外观:融合环境 体现建筑之美

近日,位于杨浦区逸仙路东侧的220kV仁德(逸仙)变电站建设进入最后阶段,预计于今年迎峰度夏前投入使用。

仁德站建在市区里,周边都是居民区,为了更好地与周边环境协调、与周围居住环境和谐相处,仁德站建筑外侧特别采用红砖色环保真石漆,营造海派石库门式建筑风格,将海派建筑的独特韵味和气质与现代建筑相融合。同时,屋顶设计采用庭院式绿化布局,鹅卵石步道、凉亭、栏杆,通过绿化覆盖的方式降低了产生的噪音和污染影响,提高周边景观品质,给周边居民建设了一座变电站上的“空中花园”。

“通过这些努力,我们获得了周边居民的理解和认可。他们认识到我们的建造工作是为了提供更好的电力设施,同时也考虑到了周边居民的生活环境,看到了我们在环保方面的努力,以及在绿化、公共空间方面的投入。这个工程才能在各方的支持和理解中顺利投运。”国网上海经研院设计管理中心梁海生介绍。

据了解,为适应变电站建设的发展趋势、提高外观设计质量,国网上海经研院在遵从变电站外观优化设计总体原则的基础上,更注重变电站的建筑外形、风格与周围环境、景观、市容市貌协调统一,尽可能通过建筑物本体的形状、线条、色彩等实现建筑美观度的提升,为市民提供更加和谐的生活环境。

新民晚报记者 罗水元

相关资讯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