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一战?韩先楚足以扭转战局的建议没有被采纳,临终前仍无法释怀

个人图书馆-雨夜听荷yu   2023-07-07 16:53:46

韩先楚是我军著名的战将,参加革命后立下过无数战功,但更令人敬佩的是他异于常人的战略眼光。1949年年底,四野第15兵团挺进雷州半岛,准备进攻海南岛。但海南岛并不好打,岛上驻守的国军有十万之众,司令官是国军名将薛岳,他上任后修建了非常坚固的立体防御工事,命名为“伯陵防线”。除了十万重兵之外,薛岳手中还有45架飞机和50多艘军舰可以使用。

而四野第15兵团的将士们大多都是北方人,水性很差,而且渡海的工具主要是木帆船,要想在敌人飞机和军舰的阻拦下渡海作战难度极大。更重要的是当时三野刚刚在金门战役中失利,这对即将参加海南岛战役的四野将士又是一个不利的影响,不少人因此对渡海作战产生了一定的畏惧心理,有的人甚至主张等我们的海军和空军形成战力之后再打海南岛


(相关资料图)

在这种情况下,15兵团司令员邓华出于稳妥考虑,向上级请求延迟发起海南岛战役,最好推迟到1950年年底,部队利用这段时间来备战演练。当时不少人都同意邓华的建议,但兵团副司令兼第40军军长韩先楚却坚决反对,他认为发起海南岛战役的时间宜早不宜迟,迟则生变。为此他两次给上级发电请战,但都没有回音。

1950年4月7日,韩先楚第三次给上级发电请战,这次他身边的人都不愿意和他一起署名了,韩先楚就单独署名将电报发了出去,并立下了“军令状”:“如果43军未准备好,我愿率40军主力渡海作战。”最终上级被韩先楚的决心所感动,批准了他的作战计划。1950年4月16日晚,海南岛战役打响,在琼崖纵队的配合下,仅用了十几天就全部解放了海南岛,歼敌33000多人。

现在看来,韩先楚的确有异于常人的战略眼光,因为海南岛解放后一个多月,朝鲜战争就爆发了。美国第七舰队封锁了台湾海峡,三野50余万攻台大军失去了用武之地。如果此时海南岛还没有解放的话,作为中国的第二大岛,很可能也会被美国海军封锁,到时候就有变成“第二个台湾”的危险。届时,中国海军就会失去一个重要的出海口,要想走向远洋,就更困难了。

不久后抗美援朝战争爆发,韩先楚作为主管作战的副司令,提出过许多精妙的建议和见解,为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作出了极为重要的贡献。但这期间韩先楚也有遗憾,第四次战役期间,他提出了一个足以扭转战局的建议,没有被采纳,直到临终前他对此仍无法释怀。

抗美援朝第三次战役结束后,李奇微乘志愿军兵疲粮尽之机,率部从东西两线疯狂反扑。西线,美第一军和第九军并肩向汉城、礼峰山方向实施突击。东线,美第十军、韩军第三军团并肩向横城和县里方向实施主要突击。面对来势汹汹的敌人,志愿军只能匆匆结束休整,奋起迎战。为了打破敌人的进攻,志司制定了“西顶东打”的作战方针,韩先楚指挥38军和50军在汉江南岸构筑工事,阻击敌人;邓华指挥7个军(志愿军4个军,北朝鲜3个军)在东线寻机歼敌。

1951年1月25日,抗美援朝第四次战役正式打响。我西线防御部队在韩先楚的指挥下,依托临时构筑的野战工事,和敌人展开了浴血搏杀,美军付出了重大的伤亡代价却进展甚微,14天仅推进18公里。此时,东线之敌已进入砥平里和横城一线,态势突出、翼侧暴露;战机显现。当时东线的邓华虽然手握7个军的兵力,但北朝鲜的三个军刚组建不久,战斗力不强。志愿军的4个军还没有完成整补,兵力和弹药都不足。在这种情况下,砥平里和横城只能先打一个。

那么究竟是先打横城还是先打砥平里呢?邓华和韩先楚产生了分歧。邓华主张先打横城,因为这里的敌人主要是南朝鲜伪军,先打横城的话容易取得战果,可以鼓舞士气。打下横城后,再乘胜围攻砥平里。韩先楚则主张先集中兵力攻打砥平里。他认为从战略角度来看,砥平里离西线较近,属枢纽,一旦我军占领该地,美军西线右翼就将完全暴露在志愿军的攻击之下,届时不论侧击还是迂回包抄,形势对我们都十分有利。打横城,虽然可以多消灭一些南朝鲜伪军,但对战局影响不大。

志司考虑到邓华是东线反击总指挥,对东线的战况可能更了解,最终采纳了邓华的建议:先打横城,后打砥平里。结果横城反击战打得十分漂亮,歼敌12000多人,其中绝大部分都是南朝鲜伪军。之后邓华率部乘胜对砥平里之敌发动进攻,但由于打横城耽搁了时间,砥平里的美军乘机构筑了坚固的防御工事,兵力也得到了加强,志愿军最终强攻失败,还付出了不小的伤亡代价。

此战过后,志愿军攻坚能力不足的弱点被美军抓住,美军在遇到包围时不再仓促后退,而是凭借火力优势固守,志愿军穿插迂回的威力大打折扣,对日后的作战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如果当初能够采纳韩先楚的建议,在砥平里美军立足未稳之际就发起攻击,击溃甚至消灭敌人大部都是很有可能的。一旦我军攻占砥平里,西线美军的右翼就会完全暴露,战役的主动权就完全掌握在了我军手里,第四次战役的结局也很有可能被改写。但遗憾的韩先楚的建议没有被采纳,直到临终前他还对此无法释怀。

相关资讯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