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省会|息烽全力打造全省最大乡舍民宿集群

秀息烽   2023-06-18 11:20:10

日前,记者走进息烽县流长镇龙泉村,只见翠绿的青山、潺潺的乌江水、蜿蜒的公路……一栋栋依山傍河而建的乡村民宿尤其惹眼,让人意想不到的是,眼前这些特色民宿,“前身”竟是破旧的闲置农房。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部分村民外出务工,一些农村出现不少闲置房屋、闲置宅基地。据悉,息烽目前共有闲置宅基地1001宗。如何盘活利用农村这些“沉睡”资源,更好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推动乡村振兴?息烽在深入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中给出了答案,把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作为推进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的有力抓手,按照“初见息烽、红色氡泉,又见息烽、山水田园”的形象定位,全力打造“南山北水·又见乌江”项目,将原本老旧、闲置的农村住宅改造为精品民宿,推进盘活闲置农房、闲置宅基地,扎实做好“房+地”大文章。

“看到一栋栋村民的房屋及宅基地闲置着,有的甚至荒废了,感觉太可惜了。”流长镇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大队长唐云飞说,借助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和农村“五治”工作,流长镇不断探索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盘活,合理挖掘资源,引入社会资本,以“市场经营主体+村集体+村民”的模式,“乌江人家”等民宿项目应运而生。流长镇将老旧房屋统一设计、统一装修、统一管理,改造为集乡村特色休闲度假、康养、旅居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特色民宿,吸引城市居民到农村度假、居住、养老,并在周边逐步形成红色文化体验、水果采摘、休闲垂钓、露营娱乐等特色项目。


(相关资料图)

记者在流长镇龙泉村“南山北水·又见乌江”项目建设现场看到,到处一片火热的施工场景。民宿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改造,房屋内部在进行最后的施工作业。走进已经改造好的民宿,房间内部均沿用老屋的原木材料,干脆利落的玻璃窗加上朴实的木梁顶,优美的艺术气息与浓浓的烟火气融合交织,构成了一幅新时代新业态下的乡村新风貌。据了解,再过10多天,“乌江人家”民宿即将迎来它的第一批客人。

“我们也希望借着‘乌江人家’民宿的东风,带动流长镇土鸡、腊肉、流长凉粉、前奔李等特色的农特产品的销售。”唐云飞表示,在这里我们不只是经营民宿,也是在把自然、健康、可口的农特产品分享给游客,让他们体验全新的乡村生活方式,记得住“乡愁”。

在息烽,像龙泉村一样盘活利用闲置农房发展乡村旅游的并非个例。永靖镇坪上村紧邻贵遵高速息烽南站,与南山天沐温泉、南山温泉距离较近,交通区位优越。永靖镇以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和农村“五治”工作为契机,在坪上村打造“南山北水·又见南山”项目,为推进盘活闲置农房、闲置宅基地作出积极有益探索。

“目前,我们‘又见南山’民宿有28户农户签订了协议,前期改造的房间是7栋,共计27间房,预计能接待游客50余人”永靖镇宅改负责人陈勃说,民宿投入运营后,预计每户每年分红收益最高20000余元,带动村民就业4人。通过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和闲置农房盘活工作,闲置农房变精品民宿,让沉睡资产“活”了起来。

“通过建立起“622+1”模式联结机制,吸引农户积极投入到宅改工作中来。”陈勃说,农户以闲置房和土地入股,投资方以改造资金入股,运营主体负责房屋改造并经营,经营后市民投资方60%、农户分红20%、公司分红20%,公司收入的10%分配给属地村集体。

“自从‘又见南山’项目启动以后,我就在公司当服务员,主要负责庭院卫生管理和房间保洁,每个月有2500元的收入,同时还有年底的盈利分红。”坪上村村民鲍安娜说,能在家门口找到这样一份工作,她非常满意。

今年,息烽结合息烽南、北部资源特色,按照“初见息烽、红色氡泉,又见息烽、山水田园”的形象定位,着力塑造“又见·息烽”旅游品牌。引进了贵州水东乡舍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拟打造‘又见南山’(南部)和‘又见乌江’(北部)两个品牌,开展闲置宅基地及农房盘活利用示范点项目建设。通过“622+1”模式,吸引城市要素资源盘活农村闲置农房、宅基地,优化资源配置,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为市民及游客打造“避暑度假+康养旅居”的诗意生活新空间,实现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激活了乡村沉睡资源,成为息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棋”。当前,息烽正立足全国新一轮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新起点,坚持“政府主导、市场主投、村级主体、群众主角”“四主”原则,全力推进“又见·南山”和“又见·乌江”两个闲置宅基地及农房盘活利用示范点项目建设,全力打造全省最大乡舍民宿集群。

融媒记者:邹帜勋

编辑:安   娜

编审:王忠平

签发:罗建普

相关资讯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