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蓝新闻客户端讯由接轨大上海到融入长三角,再到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二十年来,浙江在“八八战略”指引下,深度融入、精准对接,为这块
中国蓝新闻客户端讯 由接轨大上海到融入长三角,再到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二十年来,浙江在“八八战略”指引下,深度融入、精准对接,为这块中国经济最活跃地区,注入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
2019年10月,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成立。三年多来,已实现112项制度创新成果,38项面向全国复制推广。
今年3月,随着示范区660平方公里先行启动区规划进行公示,多方共建的第一个项目——“水乡客厅”核心区也即将正式开工。特别报道《思想的伟力·在“八八战略”指引下》,今天就从这个“水乡客厅”说起。
(资料图)
从空中俯瞰,规划中的“水乡客厅”横跨太浦河两岸,涉及江浙沪多个江南古镇,上海青浦的“江南圩田”已初见雏形;江苏吴江的“桑基鱼塘”也徐徐铺开;浙江嘉善的“水乡湿地”正进行生态修复……一年多后,这里将被打造成为一个世界级水乡人居典范。
这段时间,地处区域“C位”的钟葫村,正进入征地拆迁阶段,村支书陈智峰忙着走村入户宣传政策,动员村民们签约。
嘉善县西塘镇钟葫村党支部书记 村委会主任 陈智峰:这一个月时间我们要加班加点,把一期的项目完成。
投资290亿的水乡客厅坐落于江浙沪三地交界处,一条太浦河穿流而过,“老环保”杨潜是土生土长的嘉善人,回想起20多年前的太浦河,却是另一番景象。
嘉兴市生态环境局嘉善分局副局长 杨潜:在我的记忆中,以前太浦河是一种灰蒙蒙的颜色,因为处于两省一市的交接,也是我们监管的盲区,三不管的状态,以前也会发生像水质波动、水葫芦爆发的生态环境问题。
如何由三不管到一起管?2019年,正是一体化示范区建设元年,三地环保部门首次联手,铁腕治水,腾退两岸污染企业,仅上游吴江段就关闭了2000多家企业。三方创建跨省域协同治水常态机制,以“硬核”举措助力长效治水。
嘉兴市生态环境局嘉善分局副局长 杨潜:联合保洁、联合监测、联合执法、联合治理,通过工作机制的推动,太浦河的水质也从之前的Ⅲ类水,晋升到现在Ⅱ类水,水质也非常稳定。
水变清、岸变绿,曾经“三不管”的太浦河,逐渐焕发新机。
尝到协同治理的甜头,2021年,三地又再次联手,把“共治”范围从水里转向岸边,依托秀美河湖,开始规划“长三角的原点”——水乡客厅。
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执委会综合协调部部长 陈千颂:大长三角是35.8万平方公里,我们的水乡客厅是35.8平方公里,“万里挑一”做一个示范。必须要有一个工程项目,就是我们很多制度创新需要它在项目上来验证来实施。
建设“万里挑一”的项目,就要使出“独一无二”的办法。水乡客厅建设跳出以往各管各的老套路,两省一市等比例出资90亿元,注册成立“国字号”公司——长新公司,由长新公司协同推进跨区域项目建设,统一在吴江和青浦分别建设江苏馆和上海馆,在嘉善建设浙江馆和安徽馆。这样的创新机制,在全国还是头一回。
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新发展建设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王永春:(为什么不能三地分别来建呢?)如果是三地分别建就很难实现一体化,由三地共同组建我们这样的长新公司,可以统一谋划、统一设计、统一开发建设以及统一运营管理。
在660平方公里的先行启动区内,除了水乡客厅,还有青浦西岑科创中心、吴江高铁科创新城、嘉善祥符荡创新中心三大片区。依托这个更高的平台,嘉善正在努力跑出“嘉”速度。
嘉善示范区管委会招商服务中心主任 潘莉蕴:我们现在是“开门即奔跑”的速度。原来可能嘉善也只是一个小的县城,现在就放到长三角一体化整个主平台,这样一个发展平台上。
从共治到共建,先行启动区的号召力正在外溢,一大批长三角高端资源加速集聚。
浙江大学未来实验室、嘉善复旦研究院、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等超百亿创新载体相继落户;复旦大学妇产科医院青浦分院 、苏州大学吴江未来校区、浙大二院嘉善分院等公共服务项目也落子布局;沪苏嘉城际铁路去年开工,未来可实现“水乡客厅”同站换乘......
制度创新和项目建设双轮驱动,一个“跨省域、最江南、超级都市圈”,呼之欲出。
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执委会综合协调部部长 陈千颂:特别是在“八八战略”指引下,我们已经部署了62项年度的重点工作安排,包括要形成新的一批制度创新成果和水乡客厅等70项左右的重大项目安排,从而为全国其他区域一体化协调发展区域提供借鉴。